消暑 〔唐代〕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,端坐一院中。 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 散热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 此时身自保,难更与人同。 诗文赏析 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 古画赏析 名称:槐荫消夏图页 作者:王齐翰 尺寸:25.9cmx25.2cm 材质:绢本设色 收藏机构: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:五代 此图原载《历代名笔集胜册》第一册(见《虚斋名画录》)。签题王齐翰作。按《宣和画谱》(卷四),齐翰,金陵人,事江南主李煜为翰林待诏。“画道释人物多思致;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卜,无一点朝市风埃气。”今存者有《勘书图》(即《挑耳图》),与此图作风不同,故以它为北宋画院中人所作为是。本图描绘了一位文人闲适的消夏避暑生活:在盛夏的绿槐浓荫下,一男子袒胸、翘足,仰卧在凉榻上,闭目养神,怡然自得。 床头立着一面屏风,上面绘有雪景寒林图,给人一种清凉扑面的感觉。在他伸手可及的茶几上,放着书卷、香炉、蜡台、茶漏等物件。观其画,使人想象出这样一个情景:一阵凉风吹过,带走了周围的燠热。主人躺在凉榻上眯了一会儿,起身喝几口茶,然后又躺下来闭目养神,闲散怡然,惬意自得。这幅图的画意,与唐代诗人陆希声的《阳羡杂咏十九首·绿云亭》“六月清凉绿树阴,小亭高卧涤烦襟。羲皇向上何人到,永日时时弄素琴”的诗意有几分相像。此图人物、床榻、条案、文房等均刻画入微,富有艺术表现力。在笔墨上,行笔飘逸柔美,气韵清新优雅,人物和背景勾勒细致,烘染细腻,体现了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厚的绘画功底。画的虽然是夏天的场景,但《槐荫消夏图》给人的感觉却是阳春白雪,脱俗高逸,清新雅致,赏心悦目。
来源:弘雅书房
发布于:北京市武汉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